2018年,我国塑料加工业总体运行平稳,保持在合理区间,增速虽有所下降,稳中有进的态势仍继续保持。2019年,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,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,塑料加工业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。
2018年回顾
一、总体运行平稳,增速放缓
1、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。2018年全国塑料制品行业汇总统计企业累计完成产量6042.15万吨,同比增长1.10%;15571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061.75亿元,同比增长5.04%;实现利润950.40亿元,同比增长3.28%;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.26%,同比降低0.68个百分点;工业增加值增速3.7%。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增长,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基本面。
2、出口稳中向好。2018年,在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和中美贸易摩擦的情况下,全国塑料制品行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仍实现较大增长。全年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2309.35亿元,同比增长7.21%,增长率比上年同期提高1.57个百分点,且高于2018年全国货物出口7.1%的增长率。同时,塑料制品行业各子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均实现增长,特别是塑料板、管、型材的制造,同比增长率达22.89%,进出口稳中向好的目标较好地实现。
3、实施“三品”战略取得新成效。调结构、转方式在行业和企业中深入实施。企业针对不同客户需求,开发功能多、效用高的新产品,逐渐由单一品种、单一功能、低端化向多品种、多工艺、多功能、多用途、高端化方向发展,拓展新的应用领域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,产品质量水平逐步提升。如聚酯薄膜行业,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,企业从产品创新和品牌管理两方面下手,拓宽应用领域,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;异型材门窗行业低端品种逐渐淘汰,ASA、覆膜等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品种逐步增多,整体处于产品品种调整阶段;泡沫塑料EPS行业在传统外墙保温领域萎缩现象没有得到改善的背景下,EPP、EPO等轻质发泡材料增长速度较快,拓宽了原有发泡类产品的适用范围。
4、生态化发展得到各方关注并取得实质性进步
近年来,一次性塑料制品在外卖、快递、电商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,塑料制品得到量大面广应用。在方便人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,后处理问题突显。2018年12月30号,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公开征求《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、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意见的公告,将对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市场带来很大制约性的影响,倒逼废弃塑料的回收再利用产业发展,也将促进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市场应用。这些政策的实施,将引发塑料产业的新变化与生态化进程。
2018年10月,由中国塑协主办的“2018中国国际塑料展暨第三届塑料新材料、新技术、新装备、新产品展览会”和“2018中国塑料加工业科技大会”及系列活动在南京举办,获得圆满成功,展览面积、参展企业、专业观众和买家、参会人数均实现新的突破。本届展会凝聚了行业的资源和力量,促成技术和市场的精准对接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,为我国塑料加工业及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。
二、行业攻坚克难、砥砺前行
2018年,我国塑料加工业处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新阶段,面临市场需求不旺、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、人工成本上升、国际贸易摩擦和外部形势变化加剧、环保整改等困难,行业同仁攻坚克难,砥砺前行,勇于创新。
1、运营成本上升促进企业管理升级
2018年,虽然部分原材料价格理性回归,如聚氨酯基础原料MDI及TDI全年整体价格都有较大下降,聚醚及PO(环氧丙烷)也处于较低价格水平,但大部分原材料价格仍持续上涨或在高位运行。据统计,2018年1-9月份,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原材料价格在2017年上涨11.5%的基础上,又同比上涨了7.1%,而塑料制品的出厂价格保持不变或涨幅有限,严重挤压了塑料制品行业的利润空间。此外,人工成本增加、财务费用增加、市场竞争激烈、需求不旺等因素,促进企业产品升级和管理升级。
2、“禁废”促使企业调整经营策略
近两年,国家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、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等“禁废”新政频繁出台,要求也逐步严格和细化,成效显著。据统计,2018上半年进口固废总量不足1000万吨,同比下降56%,废塑料进口的减少量更高达99%以上。塑料再生利用行业纷纷调整经营策略,企业逐渐转型国内废塑料回收加工或在国外设厂生产造粒。
3、环保整治助推行业绿色发展
2016年和2017年,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实现31个省(区、市)全覆盖,将环保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。2018年,环保政策持续出台和实施,环保督察活动持续推进,对塑料加工企业提出许多新的更高要求。相较于2017年的抗拒和措手不及,2018年,企业环保意识普遍增强,注重清洁生产,认真对照国家环保要求,对不符合要求之处进行整改,通过煤改气、进园区、VOCs治理等一系列手段,逐渐规范化,保持行业健康持续发展。
4、国际贸易形势加速行业开拓新兴市场
2018年6月15日,美国政府发布了对中国进口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%关税的商品清单。美国政府于9月24日起,对原产于中国的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%的进口关税。其中,塑料制品行业36个涉税商品2017年对美出口额达90.88亿美元,占塑料制品对美出口总额的60.45%,对塑料加工行业出口产生较大影响。在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面前,行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。
2019年展望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: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,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,塑料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此判断完全相符。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。面对新的形势,塑料加工行业需在产品创新、技术升级、智能化发展、绿色发展等方面多做努力,奋力开创,推动塑料加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一、产量、利润增长预期良好
2018年,由于禁废令、环保整治、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,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长率仅为-2.95%,下半年利润逐月回升,12月份同比增长更达25.67%,全年利润同比增长升至3.28%。2019年尽管经济形势复杂多变,利润增长将延续增长趋势。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缓解、国内废塑料回收有望增长、电商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塑料包装需求扩大,2019年塑料制品产量将有望继续平稳增长。
二、高质量发展受到重视,品牌化将逐步推广。随着环保要求趋严、产业结构升级、行业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,低端产品将逐步退出市场。行业将停止或减少低水平重复投资,寻找新的增长方式和增长点,推动产品品质和效益提升。行业将进一步增强精品意识,弘扬“工匠”精神,通过提品质、增品种、创品牌,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制造高品质产品,培育品牌,提高品牌竞争力。
三、创新驱动引领行业发展。当前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,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广泛渗透引发发展理念、技术体系、制造模式和价值链的重大变革,协同、智能、绿色、服务等正逐渐成为制造业的核心价值体现,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、3D打印等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,产品个性化、高端化、小批量、定制生产将是未来制造业新趋势。塑料加工业将继续推进“两化”深度融合,大力落实“中国制造2025”,推动智能制造,引进数字化、智能化技术,实现塑料加工智能化转型。
四、环保要求趋严,高端化绿色化进程加快。生态环境部将组织开展《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》考核评估;2019年开始,我国还将用4年时间,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“回头看”。环保新政对塑料加工企业的要求将会越来越严格,虽然对当前行业运营有影响,淘汰一些不合规的企业,但从长远看有利于塑料行业绿色健康规范发展,有利于促进塑料行业的可持续与高端化发展。企业也将更加注重生产和应用过程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,实现清洁生产和生态化管理,加强新型环保材料研发,从源头降低产品消费后的废弃率。
在国家禁止固体废料进口后,国内塑料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将会得到政府鼓励、支持,不仅产业调整、产品结构升级、加工工艺和技术提升,塑料回收体系也将会逐步完善。
政策方面将会加大对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调整,预计2019年将会陆续发放有关塑料制品的应用规范,可降解塑料在往后的发展中将继续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,行业将加大生物降解塑料的研发与应用。
五、新兴市场规模将得到扩大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扩大进出口贸易,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,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。而过去,我国塑料制品出口九州体育手机登录(中国)股份有限公司依赖传统市场,特别是美国、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。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,2017年我国塑料制品对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东盟国家的出口额合计分别为187.89亿美元和82.02亿美元,占全部出口额比重分别为29.95%和13.01%。贸易额相对较低,也意味着这些市场未来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和潜力。
2019年,塑料加工企业将继续积极走出去,关注新兴市场领域,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开拓海外市场,扩大出口,利用新兴市场的机会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,创造条件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,谋求共商共建共享共同发展。
回顾2018年,塑料加工业全体同仁攻坚克难、砥砺前行,取得了总体运行平稳、稳中有进的好成绩。展望2019年,塑料加工业要获得稳步增长,须加大研发投入,坚持创新驱动,加快技术进步,推动信息化、智能化、生态化发展。中国塑协将继续引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,促进需求侧与供给侧精准对接,强化精品意识,弘扬“工匠”精神,促进高品质、高端化,推进绿色发展,清洁生产,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文章摘编自: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